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的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New GIFT Tilapia Finger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19-2014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为新吉富罗非鱼的苗种繁育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亲本选择与培育
标准明确指出,亲本应选用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吉富罗非鱼品种。要求亲鱼年龄在1.5至2龄之间,体重范围为600克至1200克。亲本培育池塘面积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控制在1.5米至2米之间。水质需保持良好,pH值维持在7.0至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4毫克/升。
孵化与育苗
对于孵化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循环水孵化系统,确保水温稳定在28℃至32℃范围内。孵化期间每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育苗阶段则需要分阶段调整饲料投喂量和种类,初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后期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同时,要注意定期消毒池塘,预防疾病发生。
苗种质量检测
苗种质量检测是繁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根据标准规定,苗种必须经过严格的形态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形态学检查包括体长、体高、鳍条数量等指标的测量;病原体检测则涵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检测的苗种才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环境保护措施
在繁育过程中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投喂饲料时要避免过量,防止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处理废弃物时应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对《DB35/T 1419-2014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促进新吉富罗非鱼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