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红地球葡萄设施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苗木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无公害红地球葡萄的设施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Production of Seedless Red Globe Grapes - Non-hazard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农产品红地球葡萄设施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275-2015)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红地球葡萄在设施环境下的栽培提供了规范化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苗木繁育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红地球葡萄品种。苗木繁育需采用扦插或嫁接方式,在无病虫害的苗圃中培育。特别强调扦插苗要确保插穗健康、无损伤,嫁接苗接口愈合良好且牢固。
二、建园要求
新建园地要求土壤pH值6.0-7.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地下水位低于1米。设施结构需满足采光、保温和通风需求,棚室高度不低于3米,跨度8-10米。栽植密度建议行距2.5-3米,株距1-1.5米。
三、肥水管理
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氮磷钾比例为1:0.5:1。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追肥结合灌溉进行,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为重点施肥期。灌溉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
四、整形修剪
定植当年培养主蔓,第二年形成结果母枝,第三年开始结果。冬季修剪采用长梢修剪法,保留4-6个芽。夏季修剪包括摘心、抹芽、疏花序等措施,控制新梢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五、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等,可用硫磺熏蒸或喷施波尔多液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螨类等,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六、采收与贮藏
适时采收,果皮呈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短期贮藏温度0-2℃,相对湿度90%-95%,长期贮藏可采用气调库,温度1±0.5℃,氧气浓度2%-3%。
以上条文从品种选择到采后处理全面覆盖了红地球葡萄设施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升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