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青杨植苗造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与准备、苗木选择与处理、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大青杨植苗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lanting Afforestation of Populus ussuri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青杨是一种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广泛用于东北地区的防护林和用材林建设。DB22/T 829-2015《大青杨植苗造林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规范大青杨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苗木选择方面,规程要求选用1-2年生的优质壮苗,苗高需达到80厘米以上,地径不小于0.8厘米。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成活率,能够更好地适应造林环境。同时,规定苗木根系完整、无病虫害、顶芽饱满,确保了造林质量的基础。
其次,关于造林密度,规程建议在平地和缓坡地采用4×3米或4×4米的株行距,每公顷保留167-250株。这一密度既能保证初期生长空间,又有利于后期抚育管理。对于山地陡坡,则应适当加大株行距至5×4米,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再者,关于造林季节的选择,规程明确指出春季解冻后至发芽前为最佳时期。此时土壤湿润,温度适宜,有利于苗木快速恢复生理机能并扎根。如果错过春季,也可在雨季进行补植,但需提前做好整地和保墒措施。
最后,关于幼林抚育,规程强调要连续3年进行松土除草,每年至少两次。同时,每年要进行一次修枝整形,去除竞争枝和枯死枝,促进主干健壮生长。此外,还要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手段。
这些要点构成了大青杨造林的基本框架,遵循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效,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