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秀珍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种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秀珍菇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yster Mushroo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秀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其生产技术规程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DB36/T 824-2015《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秀珍菇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秀珍菇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具体而言,栽培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这样的环境能够满足秀珍菇生长的需求,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二、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是影响秀珍菇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标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废弃物。这些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富含秀珍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还需加入适量的石灰和石膏以调节pH值,并确保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合理的配比可以促进菌丝体的健壮发育,从而提高子实体的质量。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接种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杂菌污染。接种后的初期阶段,需将培养温度维持在20℃左右,待菌丝覆盖整个培养料后逐步降低温度至18℃左右。这一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培养情况,及时清除异常现象如黄褐色斑点或异味等,以防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四、出菇管理
当菌袋表面出现大量原基时即可进入出菇期。此时应注意增加空气湿度并适当减少光照强度,促使子实体顺利分化。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但要注意避免直吹风导致水分流失过快。采摘前一周停止喷水,以便改善产品外观并延长保鲜期。
五、采收与贮藏
秀珍菇应在伞盖尚未完全展开且颜色呈乳白色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应用锋利干净的刀具贴近基部割下,切勿损伤周围组织。新鲜采摘下来的秀珍菇应立即置于冷藏库内保存,温度控制在0℃~2℃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风味和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为秀珍菇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遵循此标准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