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菇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生产技术、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茶树菇菌种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Title:Tea Tree Mushroom Spawn - DB36T 820-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20-2015《茶树菇菌种》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茶树菇菌种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菇为原料生产的栽培种和原种。这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是茶树菇菌种,包括栽培种和原种。
二、术语和定义
1. 菌种:由纯化的茶树菇菌丝体经培养后制成的用于生产栽培种或直接栽培的繁殖材料。
2. 栽培种:从原种扩繁而成,供大规模栽培使用的菌种。
3. 原种:由母种扩繁而成,供栽培种生产使用的菌种。
三、环境条件
1. 温度: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2℃~2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活力。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杂菌滋生。
3. 光照:培养室内应保持黑暗或弱光环境,避免强光直射。
四、培养基配制
1. 主要成分:木屑、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麦麸、石膏粉等。
2. pH值:自然pH值即可,一般在5.5~6.5范围内。
3.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持续2小时,确保彻底杀灭杂菌。
五、接种与培养
1. 接种时间:选择无雨晴天进行接种操作,减少外界污染风险。
2. 接种量:每瓶原种可接种20~30瓶栽培种。
3. 培养周期:原种培养期为25~30天,栽培种培养期为35~40天。
六、质量检验
1. 外观检查:菌丝洁白、浓密、均匀分布。
2. 生长速度测定:记录菌丝满瓶所需时间,正常情况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杂菌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平板划线法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
七、包装与贮藏
1. 包装材料:使用透气性良好的聚丙烯塑料袋或其他专用容器。
2. 贮藏温度:低温干燥处存放,最佳温度为4℃~10℃。
3. 保质期限:原种保质期不超过3个月,栽培种不超过2个月。
以上是对DB36/T 820-2015《茶树菇菌种》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茶树菇种植及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