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范县大米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生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规定批准保护的范县大米。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Fan County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范县大米》(DB41/T 980-2014)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河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范县大米的生产、加工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范县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收获、加工、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在范县行政区域内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范县大米。
2. 自然环境
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为潮土,pH值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大于1.5%。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至600毫米。这些自然条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 栽培技术
范县大米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特别强调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以确保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4. 收获与加工
范县大米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收获后应及时干燥,水分含量控制在14.5%以下。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稻谷的新鲜度,避免过度碾磨,保留米粒的营养价值。
5. 质量要求
范县大米的质量指标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感官要求主要涉及色泽、气味、滋味和外观;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卫生指标则涵盖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要求。
6. 检验方法
对于范县大米的各项质量指标,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例如,感官检验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方式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范县大米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贮存时应保持通风干燥,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范县大米》标准不仅对范县大米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还对其质量要求和管理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保证范县大米的独特品质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