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检疫、防治和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松林中松材线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ne Wil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DB35/T 1451-2014)是福建省针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检疫、防治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病害监测与预警
标准中明确规定,每年应在3月至6月和8月至10月开展两次全面普查。在重点区域如交通要道、木材集散地等应增加监测频次。同时要求设立固定样地,定期观察松树生长状况,特别是针叶颜色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取样送检,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检疫措施
对于疫区内的木材及其制品,必须实施严格的检疫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运未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出疫区。运输工具在装运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确保不携带病原体。此外,还强调了对入境木材的严格检查,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阶段的疫情发展,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早期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洒或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中期则需要结合人工清除病株与生物防治手段;晚期则以清理病死木为主,同时加强周边健康林分的保护工作。特别指出,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合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包括但不限于疫情记录、防治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产品,提高防控效率。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部分,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希望各地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共同维护森林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