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子莲种藕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藕选择与贮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子莲种藕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ub-Lotus Rhizome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57-2014子莲种藕繁育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子莲种藕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1. 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子莲种藕的繁育工作。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区域。
2. 术语和定义:
- 子莲:指用于繁殖下一代莲藕的植株。
- 种藕:经过选育、繁殖并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子莲地下茎部分。
3. 环境条件:
- 繁殖地应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
- 温度适宜,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6℃。
4. 种藕选择:
- 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且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种藕。
- 种藕大小适中,每段种藕需保留至少两个完整芽眼。
5. 播种与管理:
- 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确定。
- 每亩播种量约为200-250公斤,行距建议为1.5米×1米。
- 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6. 收获与贮藏:
- 收获时间为秋季,当叶片开始枯黄时即可采收。
- 收获后应将种藕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 贮藏温度控制在10℃左右,湿度保持在80%以上。
7. 质量检验:
- 种藕质量应符合外观完好、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的要求。
- 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这些条款确保了子莲种藕繁育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提高了种藕的质量和产量,对于促进福建地区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