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公藤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雷公藤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Title: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50-2014 雷公藤质量要求》是福建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雷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以下对标准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性状特征:该标准规定了雷公藤药材的外观特性,包括根、茎、叶和花的不同形态特征。例如,根部应为棕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且有纵皱纹;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颜色为绿褐色或黄绿色等。这些描述有助于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快速识别雷公藤药材是否符合标准。
2. 显微鉴别:通过显微镜观察雷公藤粉末中的特定细胞结构来判断真伪。比如,木质部导管形状多样,有时可见木纤维束以及草酸钙簇晶等。这种鉴别方法对于区分雷公藤与其他相似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3. 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含量、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水分不得超过9.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2.0%。这些指标反映了药材干燥程度及其纯净度,直接影响其药效与安全性。
4. 有效成分检测: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作为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其含量需达到一定标准。具体来说,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应在0.15%-0.30%之间。此外还涉及其他生物碱类化合物如雷公藤红素等的限量要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准确测定这些成分的具体数值。
5.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参照相关国际标准设置了铅(Pb)、镉(Cd)、汞(Hg)、砷(As)等重金属的最大允许浓度。例如,铅含量不得超过5mg/kg;镉含量不得超过0.3mg/kg;汞含量不得超过0.2mg/kg;砷含量不得超过2mg/kg。确保了消费者使用安全。
6. 微生物限度检查:按照中国药典规定执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测,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专项检查。这一步骤旨在保障产品的卫生条件,防止因污染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7. 包装储存要求:明确规定了雷公藤药材的包装材料应选用无毒环保型材质,并妥善密封保存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建议定期抽检库存产品以确认品质稳定性。
综上所述,《DB35/T 1450-2014 雷公藤质量要求》从多个维度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外观形态、化学组成、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