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民政社区数据的数据元的表示、分类和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民政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标准需求。
Title:Civil Affairs Community Data Specification - Part 2: Data E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456.2-2014《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2部分:数据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民政社区数据中的数据元定义、标识符、表示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元的基本概念
标准中明确了数据元的定义为“在特定上下文中具有明确含义的最小数据单元”。这一定义强调了数据元作为信息的基本组成单位,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数据元的标识符
数据元的唯一标识符是其核心属性之一。根据标准要求,每个数据元都应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识别。标识符的格式通常包括前缀、类别代码和序号等部分,确保了标识符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元的定义
数据元的定义应当清晰且无歧义,能够准确描述数据元所代表的信息内容。标准指出,定义应包含数据元名称、描述、范围以及适用条件等内容。例如,对于“居民身份证号码”这一数据元,其定义应包括号码的组成结构、合法范围及用途说明。
数据元的表示
数据元的表示形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效率。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元提出了不同的表示要求。如字符型数据元需指定字符集(如UTF-8),数值型数据元则需要定义精度和量纲等。
数据元的分类与编码
为了便于管理,数据元被划分为若干类别,并赋予相应的类别代码。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快速定位所需数据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数据元编码的原则,即编码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
数据元的安全性
鉴于社区数据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元的安全性要求。这包括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以及定期审计等措施,以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
以上是对DB35/T 1456.2-2014标准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