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缓坡耕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规划设计、施工要求、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缓坡耕地的建设和改造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ntle Slope Cultivated Land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60-2014《缓坡耕地建设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缓坡耕地的建设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土地平整
- 条文3.1:要求缓坡耕地的土地平整应以保持水土、改善耕作为目标。在平整过程中,需确保坡度适宜,避免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 解读:这一条文强调了土地平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改造,更重要的是生态功能的维护。通过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冲刷,保护土壤结构。
排水系统
- 条文4.2:规定缓坡耕地应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包括明渠和暗管,以防止积水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解读:良好的排水系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特别是在多雨地区。通过科学规划排水设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土壤改良
- 条文5.3: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
- 解读:土壤是农业的根本,健康的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有机肥料和生物菌剂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发育。
田间道路
- 条文6.1:要求田间道路的设计应便于机械作业和农民通行,同时要兼顾生态保护。
- 解读:田间道路的合理布局对于机械化作业至关重要。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景观造成破坏。
植被恢复
- 条文7.2:建议在缓坡耕地边缘种植防护林带,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 解读:植被恢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种植防护林带,不仅可以固定表层土壤,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上是对DB51/T 1860-2014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缓坡耕地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