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基本要求、回收流程、贮存与运输、检测评估、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过程,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其他类型可充电动力电池。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Recycling and Reusing of Tract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371-201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条件》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14年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在回收、运输、贮存、拆解和材料再生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收集与运输
条文:6.1.1 动力蓄电池的收集应由专业机构或企业负责,收集前需确认电池的状态,并做好标识。
解读:此条强调了动力蓄电池收集的专业性,确保收集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同时,对电池状态的确认有助于后续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识工作则是为了便于追溯和管理。
条文:6.2.1 运输工具应具有防漏、防火功能,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
解读:由于动力蓄电池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对其运输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使用合适的运输工具并采取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
贮存
条文:6.3.1 贮存场地应保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及易燃物品。
解读: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降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浓度,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远离火源和热源是为了防止电池因外部高温引发自燃或爆炸。
条文:6.3.2 不同种类的动力蓄电池应分开存放,并定期检查电池状态。
解读:不同种类的动力蓄电池可能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混放可能导致相互影响甚至发生危险。定期检查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电池,保障储存安全。
拆解
条文:6.4.1 拆解应在专门的设施内进行,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且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解读:专业的拆解环境和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拆解过程中的风险,保护工作人员健康的同时也能提高拆解效率和质量。
条文:6.4.2 拆解后的部件应分类存放,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置。
解读:分类存放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也有助于避免不同材料间的污染或化学反应。此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废弃物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材料再生
条文:6.5.1 再生工艺应采用环保技术,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读: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再生工艺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只是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解读,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44/T 1371-2014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