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松针叶束水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育苗技术要求、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湿地松针叶束水培育苗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base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inus elliottii with Needle Bund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湿地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针叶束水培育苗技术规程对于提升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DB42/T 1004-2014《湿地松针叶束水培育苗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湿地松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该标准中关于播种前准备有明确要求,规定种子需经过精选和消毒处理。具体而言,种子的净度应达到95%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这样可以确保出苗整齐且健康。同时,种子消毒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或福尔马林溶液喷洒,以防止病害发生。
在育苗基质的选择上,标准强调基质必须疏松、透气且保水性能良好。通常使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按3:1比例混合配制,并在使用前进行高温消毒处理。此外,播种时种子间距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以利于种子萌发。
苗期管理部分指出,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开始间苗工作。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株距控制在8-10厘米;待长至10片真叶时再进行第二次间苗,最终株距维持在15-20厘米。期间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保持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
施肥方面,标准建议在幼苗生长旺盛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月追肥一次,浓度控制在0.2%-0.3%之间。另外,在高温季节还需注意遮荫降温措施,防止强光直射造成灼伤。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能够有效提高湿地松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