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竹种子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规划、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毛竹种子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mboo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B42/T 1005-2014)是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毛竹种子育苗的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采集:标准要求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间进行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采种对象。采集后的种子需要及时晾晒干燥,并且要防止霉变和鼠害。
2. 种子处理:为了提高发芽率,采集后的毛竹种子需要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完毕后需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
3. 播种时间与方法:播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中旬之间。采用条播的方式,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左右。
4. 苗床管理: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湿润,避免积水。幼苗出土前应覆盖遮阳网以减少阳光直射。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可以适当减少遮荫程度,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5. 移栽定植: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并且具有足够的根系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定植时要注意株行距合理安排,通常为1米×1米或1.5米×1.5米,确保每株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6. 后期养护:定植后的毛竹林需要定期施肥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措施。同时还要定期修剪枝叶,促进主干生长,形成良好的树形结构。
以上就是对《毛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步骤,能够有效提升毛竹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的大规模造林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