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的编制要求、内容结构、格式以及相关管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的编制与管理。
Title: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Random Inspection Report
中国标准分类号:A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46-2014《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编制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的编制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检验报告的基本要求。标准明确指出,检验报告应当真实、客观地反映被检产品的质量状况。这意味着所有数据和结论都必须基于实际检测结果,不允许有任何虚假或夸大成分。例如,在填写检验依据时,需要准确列出所依据的标准名称及其编号,确保检验过程有据可依。
其次,关于检验项目的选择与描述。标准强调了检验项目的确定应根据产品类别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来进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检验项目,报告中应该清楚地说明采用的方法、使用的设备以及判定依据等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复核。
再者,检验结果的表达方式也非常重要。标准规定了检验结果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用合格与否的形式来表述,并且当使用数值表示时,还必须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的性能指标。
此外,关于检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结构,标准也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封面部分应包括报告标题、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名称等基本信息;正文部分则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如样品信息、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等。这样的安排使得整个报告条理清晰,易于查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还特别提到了检验报告的有效期问题。一般情况下,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检验报告自签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因此,在引用或者使用检验报告时,一定要注意其时效性,避免因过期而导致误判的情况发生。
总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编制规范》为如何正确地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指导。通过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提升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