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植类中药材采集信息的基本要求,包括采集信息的内容、记录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采集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Title: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for Collec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Cultivation - DB34T 2124-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24-2014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种植类中药材在采集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信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采集时间:标准明确要求记录具体的采集日期。这有助于追踪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确保其药效成分达到最高水平。例如,某些药材在特定季节采摘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含量,这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2. 产地信息:需详细记录药材的种植地点,包括地理坐标、海拔高度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分析环境因素对药材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例如,不同海拔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周期和化学成分积累。
3. 气候条件:应记录采集前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如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药材的生长发育及活性物质形成,因此准确记录有助于评估药材质量。
4. 土壤类型与肥力:土壤性质直接关系到药材的质量。标准建议记录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主要养分水平等信息。通过了解土壤特性,可以更好地调整栽培措施以优化药材品质。
5. 病虫害防治情况:详细记载整个生长周期内采取的所有病虫害防控措施,包括使用的农药种类、剂量、施用方法及时间点。此举不仅有利于追溯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能为后续种植提供宝贵经验。
6. 采收方式:说明采用的手工或机械采收过程,以及是否进行了初步处理(如清洗、去杂)。不同的采收手段可能会改变药材外观特征甚至内部结构,进而影响其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表现。
7. 人员操作记录:包括参与采集工作的所有人员名单及其职责分工。这样能够确保责任到人,并便于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原因并解决。
8. 样品保存与运输:强调采集后如何妥善保存样本直至送检期间的操作规范。良好的保存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药材原始状态,减少外界干扰导致的质量下降风险。
以上内容构成了DB34/T 2124-2014的核心框架,旨在通过全面细致的信息收集来保障种植类中药材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控性和可追溯性,从而提升整体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