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多元素的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处理、仪器条件、校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多种元素的定量分析。
Title: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Sample Analysis Method - Part 4: Multi-element Determina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27.4-2014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4部分:等离子体质谱法多元素测定》标准主要规定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多种元素的测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读:
样品前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的前处理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基础环节。要求将采集到的样品经过破碎、混合、缩分等步骤制备成均匀的粉末状。对于土壤样品,通常需要通过四分法取样,并使用玛瑙研钵或球磨机将其研磨至粒径小于75微米,以保证样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
测定条件
在仪器设置上,标准给出了详细的参数建议。如射频功率一般设定为1300瓦特左右,雾化气流量控制在0.85升/分钟,辅助气流量维持在0.2升/分钟。此外还强调了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以及优化质谱仪的工作模式(例如碰撞反应池技术),以减少多原子离子干扰和基体效应的影响。
校准曲线建立
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必须构建准确的校准曲线。标准要求至少包含五个浓度点的标准溶液系列,并且每个浓度水平至少重复三次测量。所有标准溶液都应采用与实际样品相同或相似的基体介质配制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下的测试环境。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仪器性能指标(如灵敏度、背景噪音等)、使用标准参考物质验证系统稳定性、实施空白试验及重复性测试等手段来评估数据的质量。当发现异常值时,需查明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后再继续后续工作。
数据处理与报告
最后,在完成所有样品分析后,还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比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参数,并据此编写详细的分析报告。报告中除了列出各元素的具体含量外,还应该包含采样地点信息、采样深度、分析日期等内容,以便于使用者了解背景资料。
以上就是对《DB34/T 2127.4-2014》中重要内容的部分解读。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保障了整个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