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供水单位在安全防范设施方面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及检验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公共供水单位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Prevention Facilities of Public Water Supply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91-2014《公共供水安全防范设施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性标准,旨在保障公共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关于供水设施的安全防护
标准要求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对水源地、取水口、泵站、水厂等重要设施设置必要的物理隔离措施。例如,取水构筑物周围应设立不低于2米的实体围墙,并且在围墙内外分别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此外,对于泵站和水厂,则需要配置周界报警系统以及门禁管理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核心区域。
对水质监测的要求
为了保证饮用水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了定期检测制度。具体来说,原水、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均需按照规定频次开展水质分析工作。特别是对于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如重金属含量、细菌总数等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其允许范围内。同时强调了应急情况下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应急预案与演练
本标准特别重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要求各供水企业提供详细的应急预案文本,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预案内容涵盖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洪水)、人为破坏(如投毒)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供水中断的情况。通过反复练习使每位工作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分工,在紧急状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任务。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成为威胁公共供水系统稳定运行的新挑战。因此,《技术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部署防火墙软件防止非法入侵、加密传输数据避免信息泄露、建立权限管理体系限制非必要访问等手段来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以上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实施策略,确保最大程度上满足公共供水安全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