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栎毒蛾防治的术语和定义、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栎毒蛾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Oak Poison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77-2014《栎毒蛾防治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栎毒蛾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对象与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栎树上发生的栎毒蛾的防治工作。明确了适用区域和目标害虫,确保防治措施具有针对性。
防治原则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保护天敌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监测调查方法
规定了详细的监测调查步骤:包括设置固定样地、定期巡查记录害虫数量变化情况;采用黄板诱集法或性诱剂监测成虫活动高峰期;结合气象条件分析可能爆发期。这些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选择抗性强品种造林;合理修剪枝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枯死树木及杂草减少越冬场所。
2.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幼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人工捕捉成虫卵块。
3. 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控制种群密度;喷洒白僵菌制剂抑制幼虫生长发育。
4. 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如氯氰菊酯进行喷雾处理。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问题。
注意事项
在实施任何一种防治措施之前都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尽量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此外还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各项操作程序,确保安全有效完成防治任务。
以上是对DB22/T 2177-2014《栎毒蛾防治技术规程》中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