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约化鸡场防疫的基本要求、防疫制度、卫生管理、免疫程序、疫病监测与控制、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内的集约化鸡场的防疫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in Intensive Chicken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61-2014集约化鸡场防疫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规模化养鸡场的防疫规范,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鸡群健康。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关于环境控制
规程明确要求鸡舍内应保持适宜的小气候条件,温度范围在18℃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0%-70%。同时强调定期通风换气以减少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空气质量。这些参数设定基于鸡只生理需求及疾病防控考虑,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均可能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疫苗接种程序
规程详细规定了雏鸡从出生到成年各阶段所需接种的具体疫苗种类与时间表。例如,7日龄时需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21日龄进行新城疫活疫苗首免等。这种标准化操作能够有效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降低群体发病率。
三、卫生消毒制度
规程指出鸡场内外环境均需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流程。具体包括每日清扫鸡舍内部地面粪便,并使用高效消毒剂对笼具、饮水设备进行全面喷洒处理;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全场范围内的大扫除和药剂喷雾灭菌工作。此外还特别提到饲料库房要防潮防虫,避免霉变污染。
四、人员进出管理
为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病原传播,规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并要求所有入场人员必须经过更衣室更换专用服装鞋帽后方可进入。同时设置了缓冲区用于存放随身携带物品,禁止将手机、钱包等个人用品带入核心养殖区域。
五、废弃物处理方案
对于鸡粪及其他有机废弃物,规程建议采用发酵堆肥法进行无害化处置,将其转化为优质农业肥料资源。而对于废弃疫苗瓶等医疗废物,则需要按照国家危险废弃物管理条例妥善封装并交由专业机构统一回收销毁。
六、应急响应机制
规程还建立了完善的突发疫情应对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隔离疑似病例、追踪接触史、调整饲养密度等措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调查诊断,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综上所述,《DB22/T 2161-2014集约化鸡场防疫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环境调控到日常管理再到危机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现代化养鸡业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框架。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