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斑鳜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选择、催产、授精、孵化及鱼苗培育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斑鳜的人工繁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Spotted Shield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52-2014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斑鳜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斑鳜的人工繁殖操作流程,提高繁殖成功率。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 亲鱼年龄:雌鱼应为3龄以上,雄鱼为2龄以上。这是因为斑鳜达到一定年龄后,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能够保证繁殖的质量。
2. 亲鱼体重:雌鱼体重应在600克以上,雄鱼在400克以上。体重是衡量亲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过轻的亲鱼可能会影响繁殖效果。
3. 健康状况:要求亲鱼无病害、无损伤。健康的亲鱼是成功繁殖的基础,任何疾病或损伤都可能导致繁殖失败。
二、催产
1. 催产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水温稳定在18℃-22℃时进行。这个温度范围是斑鳜性腺成熟的最佳条件,能有效提高催产的成功率。
2. 催产药物:使用LRH-A2和DOM进行催产。这两种药物能有效刺激斑鳜的性腺发育,促进排卵和排精。
3. 催产剂量: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LRH-A2 2微克,DOM 8微克;雄鱼每公斤体重注射LRH-A2 1微克,DOM 4微克。精确的剂量控制可以确保催产效果,避免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三、孵化
1. 孵化水温:孵化期间水温应保持在20℃-25℃之间。适宜的水温有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孵化率。
2. 孵化密度: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受精卵10万粒左右。适当的密度可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防止因密度过高而导致缺氧现象。
3.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部分新水。良好的水质环境有利于受精卵的健康成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
1. 定期巡塘: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亲鱼和幼苗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疾病、缺氧等。
2. 饲料投喂:幼苗开口饲料以轮虫为主,逐步过渡到桡足类。合理的饲料投喂计划有助于幼苗的快速生长发育。
3.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消毒池塘。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以上是对《DB22/T 2152-2014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提升斑鳜人工繁殖的成功率,促进斑鳜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