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综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水稻稻瘟病的绿色防控工作。
Title:Rice Blas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44-2014水稻稻瘟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绿色防控手段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预防措施
1. 种子处理:要求使用健康无病种子,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推荐采用温汤浸种法,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继续浸种24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减少初侵染源。
二、田间管理
1. 合理密植:建议每亩插秧量为2.5万~3万穴,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以增强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稻瘟病菌的繁殖。
2. 施肥管理:提倡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氮肥过量会导致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一般为1:0.5:1。
三、生物防治
1. 利用拮抗菌:在田间释放或喷洒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它们能够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起到生物防控的效果。
2. 天敌保护: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杀死天敌昆虫,这些天敌对控制稻瘟病也有积极作用。
四、化学防控
1. 药剂选择:当病情指数达到5以上时可考虑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杀菌剂,如三环唑、咪鲜胺等。
2. 施药方法: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要把握好最佳施药时期,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效果更佳。
五、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稻瘟病监测网络,定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掌握病害流行趋势。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六、培训指导
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和技术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主要框架和关键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