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辣椒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Chili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962-2014《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辣椒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改善栽培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该规范强调了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的重要性。例如,建议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并深翻土壤以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此外,还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等可能携带病原菌的肥料。
4.1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简单有效,如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侵入,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成虫。规范中特别提到,在辣椒定植时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保墒保温,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间接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5.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天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规范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等对靶标害虫进行防控。同时提倡释放赤眼蜂、瓢虫等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构建自然平衡的生态系统。
6.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手段,在其他措施无效时才考虑使用。规范严格规定了用药时间和剂量,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频次。特别指出应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对于采收前的安全间隔期也有明确规定,确保产品安全无残留。
7.1 防治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规范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病虫害发生率、受害株数比例以及产量变化情况等指标。只有当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认定为成功实施了综合防治方案。
以上是对DB41/T 962-2014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辣椒种植及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环境条件灵活调整策略,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