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茶花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准备、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茶花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mel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554-2014《山茶花栽培技术规程》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于2014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藏等要求。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指出,山茶花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为18℃至25℃之间。土壤pH值应在5.0到6.5范围内,以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佳。此外,要求种植地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对于光照需求,标准建议每天至少需要6小时以上的直射阳光,但夏季高温时需适当遮阴,防止叶片灼伤。
繁殖方法
关于繁殖部分,标准推荐采用扦插、嫁接以及组织培养三种主要方式。其中,扦插繁殖适合于普通品种的快速扩繁,通常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最佳时期;嫁接则多用于优良品种的培育,可提高成活率并保持母本特性;而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珍贵品种的繁殖,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繁殖方法存在的问题如变异率高等。
栽培管理
在日常管理上,标准强调了水肥管理和修剪的重要性。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当表层土壤干燥后再充分灌溉,同时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涝害。施肥方面,则需根据不同生长期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比如幼苗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开花前后则增加磷钾肥比例以利于花朵质量和数量提升。至于修剪工作,主要是去除枯死枝条、病弱枝条以及交叉重叠的部分,有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如炭疽病、黑斑病及蚜虫等,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首先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增强植株抗性,比如合理密植、及时清除杂草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者化学手段进行治理,但要注意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收与贮藏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建议根据实际用途确定采摘时间,一般而言,观赏型山茶花可在完全开放后立即采摘,而药用或食用型品种则需等到果实成熟时再行收获。采收后的鲜花或果实应尽快处理,不宜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影响品质。若暂时不使用,可将其置于低温条件下短期保存,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期限。
综上所述,《山茶花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育苗到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山茶花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