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严寒天气过程的强度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严寒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和评估工作。
Title:Assessment Method for Severe Cold Weather Process Intens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03-2014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方法》是一项专门用于评估严寒天气过程强度的地方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的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严寒天气过程强度的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等内容。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适用对象,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GB/T 19201《热带气旋等级》等规范性文件。这些引用文件为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严寒天气过程”、“最低气温”、“持续时间”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严寒天气过程”是指连续多日出现低温寒冷天气的现象。明确的术语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对概念的理解,减少误解和分歧。
评估指标与计算方法
评估指标包括最低气温、持续时间和降温幅度三项。最低气温是衡量严寒程度的核心指标;持续时间反映严寒天气影响的持久性;降温幅度则体现冷空气活动的剧烈程度。标准详细说明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和步骤,如最低气温的观测值取每日08时、14时、20时三个时刻的平均值。
强度等级划分
根据上述评估指标的综合评分,将严寒天气过程划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轻度:综合评分小于等于50分;
- 中度:综合评分大于50分且小于等于70分;
- 重度:综合评分大于70分且小于等于90分;
- 特重度:综合评分大于90分。
这种分级方式便于公众和相关部门快速了解严寒天气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建议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跨部门协作。此外,还应注重宣传普及,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2/T 2103-2014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方法》从多个角度规范了严寒天气过程强度评估流程,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