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加工型海棠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培育、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加工型海棠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rocessing-type Crabapp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加工型海棠栽培技术规程(DB65/T 3592-2014)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对规范新疆地区加工型海棠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这包括对树势强健、抗病虫害能力突出的品种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强调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来筛选适合的品种。
关于苗木质量,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指标体系。其中,苗木高度不得低于80厘米,地径不小于0.8厘米,且要求根系完整无损。此外还特别指出,苗木应无检疫性病虫害,确保种植后能够健康生长。
在栽植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密度配置方案。一般情况下,株行距建议为3米×4米或4米×5米,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良好,又有利于后期管理和机械化操作。
施肥管理是栽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标准建议每年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并结合不同生长期追加适量氮磷钾复合肥。特别是在开花前后和果实膨大期,需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例如通过合理修剪改善园区小气候,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以及引入天敌昆虫等方式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最后,在采收与贮藏部分,标准明确了最佳采收时间应在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裂时进行。采收后的海棠果应及时运往冷库预冷,并控制温度在1-5℃之间短期保存,以保持果实的新鲜度和品质。
这些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框架,对于推动新疆地区加工型海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