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酱香型白酒酿酒用小麦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酱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小麦原料的质量控制。
Title:Brewing Wheat for Sauce-flavor Baijiu - DB52T 868-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9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868-2014《酱香型白酒酿酒用小麦》是贵州省针对酱香型白酒生产中专用小麦的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感官要求
标准规定了小麦的外观和气味特性,包括色泽、形态和气味三个方面。色泽应为浅黄色至深黄色;形态要求籽粒饱满、整齐一致,无虫蛀、霉变现象;气味则需具有小麦固有的清香,不得有酸败味或其他异味。这些感官指标直接关系到小麦在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效果及最终酒品质量。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含量、不完善粒比例以及硬度指数等。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过高的水分会导致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影响后续加工;不完善粒的比例应小于等于6%,这有助于保证原料的纯净度与稳定性;硬度指数要求大于等于55,较高的硬度通常意味着更强的耐压性和更长的发酵周期,这对于酱香型白酒来说尤为重要。
卫生安全要求
卫生安全方面强调了对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等限量值的规定,同时对农药残留也设定了严格限制。例如,铅含量不得超过0.2mg/kg,镉含量不得超过0.1mg/kg,这类控制措施旨在确保消费者健康不受侵害。
此外,还特别提到了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其最大允许量为20μg/kg。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因此对其加以控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其他注意事项
标准还指出,在采购时应当注意产地环境是否符合绿色食品基地的要求,并且鼓励使用有机认证的小麦作为原材料之一。此外,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避免受到污染,保持干燥通风的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酱香型白酒酿酒用小麦》不仅涵盖了从感官到理化再到卫生安全等多个维度的具体要求,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为提高酱香型白酒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