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引黄灌区麦后复种大葱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小麦收获后复种大葱的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planting Leek after Wheat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982-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大葱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该地区通过麦后复种的方式高效栽培大葱。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品种选择的标准:“选用抗病性强、耐热性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大葱品种。”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抵抗常见病害且能在高温环境下正常生长的品种。例如,“章丘大葱”因其优良的品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成为首选之一。
二、播种时间与密度
关于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的要求是:“适宜的播种时间为小麦收获后的7-10天内完成,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株距为20厘米。”这表明及时抓住麦收后的最佳播种期对于保证大葱幼苗健壮成长至关重要。合理的行距和株距则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促进通风透光,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三、田间管理措施
规程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在整个生长期需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并根据实际情况追施肥料。”具体而言,在大葱快速生长期(通常为6月至9月),应增加浇水频率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同时结合植株长势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确保植株健康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策略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规程提出了综合防控方案:“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隔离害虫侵袭;化学药剂喷洒时应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初期症状。”这种方法既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体现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五、采收标准与质量控制
最后,在确定采收时机方面,规程指出:“当葱白长度达到50厘米以上且叶片颜色转黄时即可开始采收。”这一标准不仅反映了大葱达到商品价值所需的生理成熟度,也为农户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综上所述,《DB64/T 982-2014 引黄灌区麦后复种大葱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最终采收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提升引黄灌区大葱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