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记录与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Title:Code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ecal Treatment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69-2014 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操作规程、设备维护、卫生防疫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要求
1. 粪便处理设施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粪便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定期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操作规程
2. 粪便收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密闭措施,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解读:此条规定了粪便收集运输过程中的环保要求。采取密闭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粪便在运输途中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或水体污染,保护环境卫生。
三、设备维护
3. 设施内所有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解读:设备的良好运行是确保整个粪便处理流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定期检查保养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卫生防疫
4. 处理后的粪便需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后方可排放或利用。
解读:这一条明确了处理结果的标准。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才能安全地排放到环境中或者用于农业等其他用途,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保障公共健康。
五、应急预案
5. 应制定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
解读: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状况,如设备故障、环境污染事故等,事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通过模拟演练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能够在真正发生问题时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以上就是对《DB11/T 269-2014 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这些规定对于规范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