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道路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Title:Design Code for Urban Road Space Plan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编号为DB11/1116-2014)是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自2014年发布以来,在指导城市道路空间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该规范的重要条文展开解读。
首先,关于道路横断面布置。规范明确指出,城市道路横断面应根据功能分区合理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比例。例如,主干路机动车道不宜少于双向六车道,同时需设置宽度不小于3米的非机动车道及宽度不少于2米的人行道。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各类交通方式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避免因车道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交通拥堵或事故频发。
其次,在交叉口设计方面,规范强调了视距三角形的概念。要求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以确保车辆在转弯时能够清晰观察到其他方向来车的情况。此外,对于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还应当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需求,合理设置安全岛或缩短过街距离,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再者,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所有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均需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缘石坡道、盲道以及轮椅坡道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要保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得出现中断或者破损现象。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最后,针对停车泊位的设置,《规范》也给出了明确指引。商业区、居住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周边的道路两侧原则上不允许长期停放机动车辆,但可以设立临时停车位供短时间使用。而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附近,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建专用停车场,以满足日常停车需求并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2014)从多个维度对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进行了细致规定,涵盖了道路横断面布置、交叉口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以及停车泊位设置等方面内容。这些条款反映了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理念,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城市道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