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原则、方法及静态发酵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与静态发酵处理。
Title:Rural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c Fermentation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C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511-201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静态发酵处理》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分类标准
1. 可回收物
- 标准要求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可回收物品单独收集。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再生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2. 厨余垃圾
-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渣等有机废弃物。这类垃圾应集中堆放,以便后续进行堆肥或生物降解处理。
3. 有害垃圾
- 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物品。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
4. 其他垃圾
- 指除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如尘土、烟蒂等难以回收且不易降解的物质。这类垃圾通常采取填埋方式处理。
静态发酵处理工艺
1. 预处理
- 在进行发酵前,需对厨余垃圾进行破碎和脱水处理,确保进入发酵系统的物料具有适宜的湿度和粒度。
2. 发酵过程
- 发酵温度控制在50°C至60°C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7天。在此期间,通过定期翻堆促进氧气供应,加速有机质分解,生成腐殖质。
3. 产物利用
- 经过发酵后的产物可用作土壤改良剂或者有机肥料。使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施用量,并注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管理措施
1. 宣传教育
-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2. 设施建设
- 应当配备足够的分类收集容器及转运车辆,并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保证各类垃圾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置。
3. 监督考核
-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定期检查各村庄执行情况,并将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当中,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2/T 511-2014》不仅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规程,还强调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