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高油大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高油大豆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High-Oil Soybean in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高油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15/T 699-2014)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油大豆的生产过程,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选址条件: 根据标准要求,种植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非豆科植物且三年内未施用过除草剂的土地。这样的选址能够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整地要求: 在播种前需深耕细耙,确保耕层深厚松软,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通过合理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环境。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至关重要。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要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通过试验示范证明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此外,还需注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与当地的无霜期相匹配,以确保作物能在适宜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周期。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间,具体时间视气温回升情况而定。播种方式可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每穴播2~3粒种子即可。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覆土后要及时镇压,防止水分蒸发影响出苗率。
施肥管理
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依据该标准,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补充。氮磷钾比例建议保持在1:2:1左右,同时配合使用有机肥料,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改良土壤质地。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化学药剂的选择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喷洒时要注意避开开花授粉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环境污染及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收获
当大豆叶片大部分脱落、豆荚变黄且部分开裂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方法有机械收割和人工割晒两种形式,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但需提前调整好设备参数;人工割晒则更加灵活,适用于小面积地块或者特殊地形条件下作业。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及时脱粒入库,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损失。
以上是对内蒙古高油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大豆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