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漂流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设施、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及投诉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提供漂流旅游服务的经营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
Title:Drifting Tourism Service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8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287-2014 漂流旅游服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漂流旅游服务的技术规范,旨在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安全设施与设备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漂流旅游企业必须配备完善的救生设备和防护措施。具体包括:每艘漂流船至少配备两个救生圈、一个救生绳以及一套完整的急救药品箱。此外,所有救生设备需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在漂流河道的关键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专业救生员随时待命。
二、从业人员资格条件
从事漂流旅游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培训内容涵盖急救知识、水上救援技能、突发事件应对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于担任救生员岗位的人员,还需接受额外的专业技能培训,掌握水中自救与他救技巧。
三、漂流线路设计要求
漂流线路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确保符合安全标准。首先,线路长度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至5公里范围内;其次,落差高度不得超过规定值(通常为2米),以降低风险;再者,河道宽度需保持在一定范围(一般不低于3米),以便于操作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另外,在规划线路时还应注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四、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状况预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分工、物资调配、信息通报流程等环节。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在开展漂流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例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作为包装材料;加强对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合理安排游客数量,避免对周边植被造成破坏;鼓励采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等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群体。
以上是关于《DB46/T 287-2014 漂流旅游服务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工作,共同促进我国漂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