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的术语和定义、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及编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农作物品种的身份识别与管理。
Title:Identity Code Specification for Crop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082-2014《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农作物品种的编码体系。这一标准对于实现农作物品种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种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最重要的条文之一是关于编码结构的规定。该标准要求农作物品种的编码由15位数字组成,具体结构为:前两位表示省份代码,安徽省使用“34”;第三至四位表示年份代码,采用公元纪年的后两位数;第五至第十一位表示品种序号,由六位数字构成;最后四位为校验码。这种编码方式确保了每个品种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避免了重复和混淆。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编码的生成规则。品种序号应按照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批准或登记的时间顺序依次编号,确保了编码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校验码的计算方法,通过特定算法对前面的11位数字进行处理得出,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编码的应用与维护。要求相关单位在品种审定、登记及推广过程中必须准确使用该编码,并定期更新数据库中的品种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这对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品种创新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