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前胡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宁前胡的规范化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062-2014 宁前胡栽培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宁前胡(一种中药材)的种植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宁前胡的栽培。明确了适用区域和对象,强调了该规程在全省范围内的指导意义。
2. 术语和定义
- 宁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具有特定药用价值。
-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筛选、消毒等步骤,确保种子质量。
3. 环境条件
- 土壤: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
- 气候:年均温应在15℃以上,无霜期较长,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
4. 栽培技术
- 翻耕与施肥:翻耕深度不低于30cm,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作为基肥。
- 播种: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秋季为9月中下旬。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行距30cm,播种深度2-3cm。
-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适时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5. 采收
- 时间:一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秋末冬初进行。
- 方法:挖取全根,去除泥土,晾晒至半干后堆放回潮,再继续晾晒至全干。
6. 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此规程为宁前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