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的生产活动。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Intercropping of Young Tea Plantations with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85-2013《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在幼龄茶园中套种大球盖菇的生产活动。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内海拔400米以下的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的生产。这一定义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条件,确保了技术措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幼龄茶园:指种植后尚未达到丰产期的茶园。
- 大球盖菇:一种食用菌,学名为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3. 环境要求:
- 茶园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 套种区域需避免强风直吹和阳光直射的地方。
这些要求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合大球盖菇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4. 栽培管理:
- 整地:在茶树行间进行深耕,深度约20-30厘米。
- 播种:选择优质菌种,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 覆土: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这些步骤是保证大球盖菇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
5. 病虫害防治:
- 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和生物方法(如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
- 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规定强调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原则。
6. 采收:
- 当大球盖菇子实体完全展开且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采收。
- 使用锋利的小刀贴近地面割取,避免损伤其他菌丝体。
合理的采收时间和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实现幼龄茶园与大球盖菇的高效共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