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民地门楼地名标志的编号原则、编码结构和设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居民地门楼地名标志的编号管理及相关工作。
Title:Rules for Numbering of Doorplate and Geographical Name Signs in Residenti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13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91-2013 居民地门楼地名标志编号规则》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居民地门楼地名标志的编号工作。这项标准对于加强地名管理、方便群众生活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地门楼的地名标志编号工作。这明确了该标准的应用范围,即涵盖了福建省的所有城乡区域,确保了地名标志编号工作的全面覆盖。
编号原则
1. 唯一性:每个门楼的地名标志应具有唯一的编号。这意味着在同一个居民区内,不能有两个或以上的门楼拥有相同的编号,以避免混淆。
2. 稳定性:地名标志的编号一旦确定,在短期内不应随意更改。这样可以保证地名标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
3. 合理性:编号应当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和记忆。合理的编号设计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率。
编号方法
1. 基本格式:编号由行政区划代码+街道代码+社区代码+门楼号组成。例如,“350102001001”表示福州市鼓楼区某街道的第一个社区的第一个门楼。
2. 门楼号编制:门楼号按照从左至右、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编排。对于大型建筑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门楼,并分别编号。
3.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如新建建筑导致原有编号需要调整时,应遵循“新增不改旧”的原则,即新添加的门楼获得新的编号,而原有的编号保持不变。
标志设置要求
1. 位置选择:地名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且易于观察的位置,通常位于建筑物正面显眼处或者门口上方。具体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标识清晰可见。
2. 材质与制作:标志材料应选用耐用、耐腐蚀的材质,如不锈钢板等。字体大小适中,颜色对比鲜明,以便于远距离辨认。
3.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地名标志的状态,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35/T 1391-2013 居民地门楼地名标志编号规则》不仅规定了编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还对标志的具体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地名管理水平,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