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葡萄避雨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棚架建造、品种选择与繁育、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葡萄的避雨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n-shelter Cultivation of Gra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012-2013《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葡萄避雨栽培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园地准备
条文: 园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以6.0-7.5为宜。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葡萄种植的基本环境条件。地势平坦有助于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置,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根系腐烂。土壤的深厚和肥沃程度直接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而适宜的pH值范围能够保证养分的有效吸收。
栽植密度
条文: 栽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2250-3000株,行距为2.5-3.0米,株距为1.0-1.5米。
解读: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至关重要。过密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果实品质;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行距和株距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械作业的空间需求以及人工管理的便利性。
架式选择
条文: 推荐采用“V”字形或棚架式架式。
解读: “V”字形和棚架式架式均能有效利用空间,便于管理和采摘。这两种架式还能改善田间的光照分布,促进果实均匀着色,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水肥管理
条文: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基肥应在秋季施入,追肥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进行。
解读: 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是确保葡萄正常生长的关键。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根部缺氧,而不足则会影响养分吸收。秋季施基肥有助于增强树体抗寒能力,春季至夏季的追肥则要依据植株的具体生长状况灵活调整。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2012-2013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葡萄生产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