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梭梭人工育苗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loxylon ammodendron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689-2014 梭梭育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梭梭树的育苗工作,提高育苗质量,促进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苗圃地选择与准备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在选择时需注意避免低洼积水区域,防止幼苗受涝害。土壤pH值应在7.0至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对于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采用客土改良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梭梭种子进行预处理。首先进行种子清选,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然后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水浸种和机械擦伤种皮。温水浸种是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机械擦伤种皮则是利用砂纸或其他工具轻轻摩擦种子表面,以打破种皮的坚硬结构,促进种子吸水萌发。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可显著提高。
三、播种方法
梭梭种子播种宜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10厘米。播种深度一般为2至3厘米,覆土厚度不宜过厚,以免影响种子出土。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保持土壤与种子的良好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发。播种量每平方米控制在2克左右,确保出苗密度适中。
四、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及时除草松土,保持苗床清洁,减少杂草竞争养分;二是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增加灌溉次数;三是合理施肥,出苗后一个月内施一次氮肥,促进幼苗生长,以后根据长势情况适当追肥,但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烧苗。
五、病虫害防治
梭梭育苗期间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预防立枯病的关键是保持苗床通风透光,控制湿度,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喷洒多菌灵等杀菌剂。对于地下害虫,可采用毒饵诱杀或灌根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结合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减少害虫侵入。
六、苗木出圃
当梭梭幼苗高度达到15至20厘米,主根长度超过10厘米时即可起苗出圃。起苗时要尽量保护好根系完整,避免损伤。起苗后要及时分级包装,按苗高、地径等指标分类存放,便于后续造林使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遮荫保湿,防止苗木失水萎蔫。
以上是对《DB15/T 689-2014 梭梭育苗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梭梭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梭梭育苗的成功率,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优质的苗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