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鲍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亲鲍培育、采卵与孵化、幼体培育、稚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杂交鲍(如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种)的育苗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brid Abalone Larval Rea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271-2013《杂交鲍育苗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杂交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亲鲍选择与培育、育苗设施及用水要求、育苗操作、幼鲍中间培育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亲鲍选择与培育
条文解读:
- 亲鲍选择标准:标准指出亲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群体,且个体大小适中,壳长应在6cm以上。这确保了亲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 培育环境:要求亲鲍培育池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8℃~25℃)。此外,还需定期投喂高质量饵料以保证亲鲍营养需求。
二、育苗设施及用水要求
条文解读:
- 设施配置:育苗场需配备完善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增氧设备。对于育苗池的设计也有具体要求,如池深一般为1m~1.5m之间,面积可根据实际生产规模调整。
- 用水质量:水源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并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用于育苗。同时强调了水体pH值、盐度等参数的监测与调控,维持在适合杂交鲍生长的最佳范围。
三、育苗操作
条文解读:
- 孵化条件:受精卵孵化时需要保持恒定的水温(约20℃)和光照强度,避免剧烈波动影响胚胎发育。孵化期间要定时更换新鲜海水以防止污染。
- 幼体培育:从担轮幼虫到匍匐幼虫阶段,需逐步增加饵料种类和数量,初期可选用单细胞藻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后期则加入人工配合饲料补充营养。
四、幼鲍中间培育
条文解读:
- 分选与分级:幼鲍长至一定规格后需进行分选,将大小相近的个体集中养殖,便于统一管理。分选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宜过于频繁以免造成损伤。
- 密度控制:根据幼鲍的成长情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竞争激烈影响成活率;过低则会浪费资源降低经济效益。
五、病害防治
条文解读:
-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定期消毒设施。
- 药物使用:当发生疾病时应首先查明病因再采取相应措施,禁止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提倡采用生物制剂或其他环保型治疗方法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条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杂交鲍育苗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亲鲍选择到成品鲍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