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附壳珍珠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亲贝选择与培育、插核技术、术后管理及采收。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淡水附壳珍珠的培育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reshwater Shell-Attached Pearl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281-2013《淡水附壳珍珠培育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淡水附壳珍珠培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环境条件
标准指出,培育珍珠的水域应选择在无污染、水质清澈、溶氧充足的地方。具体要求包括:水体透明度需保持在30cm以上,pH值应在7.5至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这些条件有助于提高珍珠贝的生存率和珍珠的质量。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标准建议选用健康、生长速度快且抗病能力强的珍珠贝品种。对于放养密度,每亩水面的放养数量不宜超过1500只,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珍珠贝生长,避免因过于密集导致缺氧或疾病传播。
培育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强调定期检查珍珠贝的状态,及时清除附着物,防止寄生虫和病害的发生。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投喂量,春季和秋季是珍珠贝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营养供给。
珍珠收获
关于收获时间,标准提出一般在投放后18至24个月为宜。此时珍珠层厚度适中,光泽较好。收获时需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珍珠贝外壳,影响其后续繁殖能力。
质量检测
最后,标准还对珍珠的质量检测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珍珠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光洁度等指标。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珍珠才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以上是对DB44/T 1281-2013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