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可育株识别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判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可育株识别及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ertile Plants in Seed Production of Two-line Hybrid Rapeseed with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839-2013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可育株的识别技术。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隐性核不育”、“保持系”、“恢复系”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2. 可育株识别原则:强调了在田间观察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植株外观特征如花器形态、生长势等初步筛选,再辅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确保准确性。
3. 田间观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外露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植株的繁殖能力,是判断其是否为可育株的重要依据。
4. 实验室检测方法:推荐使用PCR技术对特定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例如,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隐性核不育相关基因片段,根据扩增结果判定个体是否携带正常可育基因。
5. 操作流程:从样本采集到最终结果报告,整个过程需严格按照既定步骤执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同时要求记录完整,便于追溯核查。
6. 质量控制措施:在每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质控点,比如试剂配制、仪器校准、人员培训等方面,以减少人为误差和技术偏差的影响。
7. 安全注意事项:鉴于涉及生物材料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保障实验环境和个人健康安全。
以上内容基于DB52/T 839-2013标准进行了提炼总结,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其核心要点做了深入剖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