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蒸发量不大于100t/h的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不大于70MW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能效评价。
Title:Industrial Boiler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836-2013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是一项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编制的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工业锅炉”、“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工业锅炉”是指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向介质传递热量以生产蒸汽、热水或有机热载体的设备。而“额定蒸发量”则是指锅炉在额定工况下每小时生产的蒸汽量,单位为t/h。“额定热功率”则表示锅炉在额定工况下每小时输出的有效热量,单位为MW。这些定义为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评价内容方面,标准涵盖了锅炉本体、辅助设备、运行操作以及能源管理四个方面。对于锅炉本体,要求检查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造质量是否达标、安装是否规范等内容;辅助设备则包括给水系统、燃烧装置、烟风系统等,需评估其性能是否满足运行需求;运行操作涉及司炉人员的操作技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能源管理则关注企业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每个方面的具体评价指标都有详细的量化标准。
再者在评价方法上,标准提出了多种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技术要求。例如,在锅炉热效率测定过程中采用正平衡法与反平衡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对锅炉排烟温度、炉渣含碳量等参数也设定了严格的限值,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此外还强调了现场勘查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发现一些无法仅凭资料判断的问题。
最后关于评价报告编制,则明确了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项目概况、评价依据、评价过程、结果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必须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表单,以便于追溯核实。
综上所述,《DB52/T 836-2013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不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框架,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有助于促进工业锅炉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