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朱缨花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朱缨花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233-2013 朱缨花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朱缨花的育苗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根据标准第5.1条,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采集时间宜在果实成熟期进行,通常为每年的9月至10月间。采集后的种子需立即晾晒干燥,并去除杂质。此外,为了提高发芽率,建议采用温水浸泡种子24小时后再播种。
2. 播种基质选择
标准第6.1条规定了播种基质的选择原则。理想的基质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富含有机质。推荐使用腐殖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基质。这种配比既能保证土壤疏松通气,又能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幼苗生长。
3. 苗床准备
按照标准第7.1条的要求,苗床应当平整且排水良好。播种前一周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或蒸汽熏蒸等方式杀灭病原菌。另外,在播种之前还需施加适量的基肥,一般每平方米施用复合肥10克左右即可满足初期需求。
4. 播种方法及密度控制
标准第8.1条指出,播种时应将种子均匀撒布于苗床上,并轻轻覆盖一层薄土。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可通过喷雾方式进行补水。对于单行植株来说,行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而双行交错排列则可以适当缩小至20厘米。
5. 光照管理
标准第9.1条强调了光照的重要性。刚出苗期间需要遮阴处理以避免强光直射造成灼伤,此时可用黑色塑料网片搭建简易遮阳棚。随着幼苗逐渐长大,可以逐步减少遮挡直至完全撤除遮阳设施。整个生长期都应确保充足日照,促进光合作用效率提升。
6. 温湿度调控
标准第10.1条给出了温湿度管理的具体措施。白天温度维持在25℃左右为佳,夜间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有利于根系发育。如果发现环境过于干燥,则可以通过增加喷雾频率来调节湿度水平。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朱缨花育苗过程中的核心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