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设施选型及施工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工程设计与实施。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Rainwater Detention and Discharge in Sunken Bridges - DB11T 1068-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68-2014《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下凹式桥区雨水调蓄与排放的设计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下凹桥区”、“雨水调蓄设施”等关键概念。这些定义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各方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2. 设计原则:强调了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的原则。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洪排涝的安全性,并尽可能采用生态友好型技术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雨水调蓄设施设置:规定了根据汇水面积大小确定调蓄容积的具体方法。例如,当汇水面积小于5公顷时,建议调蓄容积按每公顷50立方米计算;而超过5公顷后,则需增加额外的容积以应对更大规模的降雨事件。
4. 排水系统布局:提出了合理的竖向规划要求,包括坡度控制、管道布置等细节。特别是对于易积水点位,应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如增设泵站或加大管径等方式来提高排水能力。
5. 监测与维护管理: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定期检查调蓄设施的工作状态,并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保证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6. 应急预案:要求编制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响应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疏散路线图、物资储备清单等内容,以便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该标准中的其他条款,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