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播种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燕麦高产栽培的生产与指导。
Title:High-Yield Oat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4500kg/hm²)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668-2014 燕麦高产(>4500kg/hm2)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燕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规定应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燕麦品种,如内燕系列。种子处理上要求播种前晒种1-2天,并用种子量0.2%-0.3%的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1%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防治黑穗病等病害。
二、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要达到深翻细耙,耕层厚度保持在20cm以上,确保土壤疏松平整。基肥施用量为氮磷钾复合肥450-600kg/hm2,其中氮肥占总施肥量的50%,磷肥和钾肥各占25%。追肥则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两次进行,每次施尿素150-225kg/hm2。
三、播种技术
适宜的播种时间为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9月中下旬。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行距20-25cm,播种深度3-5cm,每公顷播种量225-300kg。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保墒,提高出苗率。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及时间苗定苗,保持株距10-15cm。拔节期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田间持水量70%-80%。孕穗期要防止倒伏,可在孕穗初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杂草。
五、收获
当燕麦籽粒含水量降至20%以下时即可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和脱粒作业,留茬高度控制在10cm左右。收获后的燕麦应及时晾晒干燥,确保入库品质。
以上是该标准中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燕麦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