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鱼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包括水质、水温、溶解氧、pH值、光照等参数。本文件适用于以实验用鱼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毒性测试及相关实验活动。
Title:Experimental Fish - Part 6: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53.6-2013《实验用鱼 第6部分:环境条件》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实验用鱼在饲养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温度控制
标准指出实验用鱼的水温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8℃至28℃之间。这一范围确保了鱼类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并减少了因温度波动导致的压力反应。实验室需配备精确的温控设备,定期监测并记录水温变化。
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强调必须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包括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pH值控制在6.5至8.5之间。此外,还需定期检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确保其处于安全水平。
光照周期
合理的光照周期对于实验用鱼的行为习性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建议采用12小时光照与12小时黑暗交替的方式,模拟自然昼夜节律。这样可以避免因光照不当引发的应激反应或生长迟缓等问题。
空气交换
为了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实验场所应当设置有效的空气交换系统。例如,通过增氧泵增加水中溶氧量,同时防止二氧化碳积累过高。另外,在封闭式养殖环境中更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措施。
卫生防疫
为预防疾病传播,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清洁饲养容器、更换新鲜水源以及对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处理。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消毒程序,使用符合规定的化学试剂进行彻底清洗。
以上内容概括了DB11/T 1053.6-2013中关于实验用鱼环境条件的部分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也能更好地保障实验动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