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扇舟蛾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调查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杨扇舟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lostera anachore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1914-2013)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杨扇舟蛾的综合防治原则、方法和措施。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杨扇舟蛾的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工作。其中明确了杨扇舟蛾为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啃食叶片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二、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在每年4月至10月期间定期巡查林地,特别是在5月至7月高发期需加密巡查频次。发现有虫株率超过8%或单株虫口密度达到20头以上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同时强调利用性诱剂监测成虫羽化情况,并结合气象条件预测下一代发生趋势。
三、化学防治
当虫情严重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推荐使用氯氰菊酯类药物,在最佳防治时期即卵孵化盛期至初龄幼虫期施药效果最佳。要求喷洒均匀周到,确保覆盖所有受害植株及其主要枝条。
四、生物防治
提倡采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白僵菌等实施生物防控。具体操作时应在害虫产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卵卡,每公顷投放量不少于10万头;对于已经侵染的林分则可通过喷洒含白僵菌孢子悬浮液的方式进行治理,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8个孢子左右。
五、营林措施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也是有效降低虫害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适时修枝整形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适宜越冬场所;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单一树种过密栽植;及时清理枯死木和病残体防止病原扩散等。
六、应急处置
一旦出现突发性大规模爆发情形,除了上述常规手段外还需采取紧急隔离封锁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例如划定安全缓冲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等。
七、档案记录
各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资料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历年监测数据、历次防治行动记录、物资消耗明细表以及成效评估报告等内容,以便后续查阅参考并不断优化完善防治策略。
综上所述,《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