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栎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出苗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蒙古栎苗木的培育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golian Oak Seedling Cultivation DB22/T 906-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906-2013 蒙古栎育苗操作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蒙古栎苗木的培育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播种前种子处理这一部分,标准要求种子需经过精选和消毒处理。具体来说,精选后的种子要达到纯度高、无病虫害的标准,而消毒则是为了防止在育苗过程中出现病害问题。例如,采用温水浸泡法或药剂处理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种子健康生长。
其次,在苗圃地选择与准备上,标准指出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肥沃的土地。并且要求土壤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6.0至7.5之间。此外,还强调了深耕翻土的重要性,并且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再者,关于播种时间和方法,标准建议春季或秋季为最佳播种时间。播种时要注意行距和株距的设计,一般情况下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株距则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同时,播种深度也要适当控制,过深会影响出苗率。
最后,在幼苗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定期浇水、除草以及施肥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幼苗生长初期,水分管理尤为关键,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还要及时清除杂草并合理追施肥料,促进幼苗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对《DB22/T 906-2013 蒙古栎育苗操作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