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景区内车辆交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及监督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各类旅游景区的车辆交通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
Title: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raffic in Scenic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59-2013《景区车辆交通管理和服务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提升旅游景区内车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保障游客安全和交通秩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景区内的车辆交通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了其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二、术语和定义
1. 景区车辆:指在景区内用于载客或运输物品的所有机动车辆。这一定义涵盖了景区观光车、摆渡车等各类车辆。
2. 停车场: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及配套设施。强调了停车场不仅是停车区域,还包括必要的设施和服务。
三、基本要求
1. 安全第一:景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服务至上:提供优质的导乘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路线指引、信息咨询等。
3.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如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
四、交通管理
1. 车辆调度:合理安排车辆班次与数量,避免高峰期拥堵现象发生。
2. 道路规划:科学设计行车路线,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标牌。
3. 应急预案: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五、服务内容
1. 导乘服务:工作人员需主动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帮助,解答疑问。
2. 停车服务:确保停车场干净整洁,方便快捷地完成车辆停泊操作。
3. 维修保养: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检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六、监督检查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监督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DB35/T 1359-2013《景区车辆交通管理和服务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标准提供参考价值。